InstaForex

Friday, August 10, 2007

我在建国日报的日子1

当我进入建国日报当记者的时候, 我是个对新闻工作一无所知的小伙子, 那年我刚满20岁.

在那个年代, 至少在我工作的环境里很少大学生, 几乎高达90巴仙的同事都没有接受过正规化的新闻训练课程, 而那时也没有很好的新闻班, 大家都是高中毕业, 从零开始, 从工作中学习, 而主任就是我们的新闻导师.

那是资讯未高度发达的年代, 报纸杂志成了人们最重要的资讯来源, 要知道当年的马来西亚政府还处于惊恐余慌的年代,对于马共课题恐慌,对于民族课题恐慌, 对于社会课题恐慌, 对于政治课题恐慌, 甚至对于生孩子问题也恐慌,因此对电视台,电台的控制,对言论的控制非常严厉, 严厉的程度是令人难于想象的.

当年马哈迪医生刚上台两年, 很多他一手造成的后余症四处爆发, 政治危机存在每一个阴暗的角落, 而代表马来西亚华人的马华公会内部也暗流汹涌, 多股政治势力伺机发难, 过后不久就爆发了在马华历史上最轰动激烈的党争, 那就是"粱陈党争".

国家社会处于激荡的年代, 我们这些没有新闻认识, 没有采访经验, 没有社会经验的年轻记者, 会处于怎样的处境? 可想而知, 危险!

几乎每一天, 我们都处于随时随地中枪, 脚踏地雷的险境; 主任的日子更加不好过, 这些人都不是科班出生的新闻人才, 不过却身经百战的勇士.

在<建国日报>八打灵总社的采访编辑部总共有不超过40名记者与助编, 主任就只有区区的几个, 每天从四面八方飞来的问题, 真的多不胜数.

当年, 我的副总编辑是吴天华, 正副新闻编辑是潘友来与庄钟南, 采访主任张炳祥, 2位副主任是黄明来与庄玉郎. 这些人都是21世纪后, 马来西亚华文报界响亮的名字.

而我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摸索成长.

1 comment:

六十前後 said...

在你的博文中找到莊玉郎的名字。
莊玉郎是我在台灣升學時的同學。三十年來沒再聯絡。如果你知道他的消息, 如工作地點,可否告知?我來自香港。電郵是yukwan52@hotmail.com
謝謝!